一场大雨后的暖心行动
“大雨落在横山上”的场景,对横山区居民而言并不陌生。9月15日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让怀远街道郭新庄辖区的部分路段瞬间变成”小河”。下水道排水不畅,积水漫过脚踝,不仅影响出行,更埋下安全隐患。但就在雨势稍歇的间隙,一场由社区职业人员和居民自发组成的”清淤突击战”悄然打响——没有动员令,没有报酬承诺,有的只是邻里间默契的配合与守护家园的共同信念。
徒手清淤的”逆行者”
你能想象在浑浊的积水中徒手清理下水道的场景吗?社区职业人员第一时刻冲在前线,他们弯腰掀开沉重的井盖,任由泥水浸透裤管,徒手打捞堵塞排水口的树枝、塑料袋。路过的大爷见状,二话不说回家取来铁锹加入战斗;带孩子的妈妈主动当起”安全员”,提醒行人绕行危险区域。”大雨落在横山上”带来的不仅是积水,更照见了人性最朴实的微光——当70多岁的李奶奶颤巍巍端来热茶时,现场所有人的眼眶都和茶杯一样泛起热气。
防汛背后的社区聪明
这场半小时的紧急清淤,看似简单却藏着基层治理的巧思。横山区各社区早在雨季前就建立了”网格员+楼栋长”的联防机制,每场”大雨落在横山上”过后,巡查隐患点已成固定动作。更可贵的是居民们的主动参与:有人开发了微信”积水上报”小程序,有人自发组建了”防汛志愿队”。正如社区书记王大姐所说:”我们不怕大雨,怕的是人心散了。现在只要雨声一响,就知道该去哪儿找帮手。”这种将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预防的社区韧性,正是对抗天然灾害的最强缓冲带。
雨过天晴见彩虹
当最终一块淤泥被铲走,路面积水打着旋儿流入下水道时,夕阳正好穿透云层。居民们甩着手上的水珠相视而笑,这笑容比任何排水工程都更能抵御”大雨落在横山上”的冲击。这场雨冲刷出的不仅是畅通的街道,更是中国基层社会特有的互助基因——它平时隐匿在柴米油盐中,却在关键时刻凝结成守护家园的力量。下次暴雨再来时,横山人依然会挽起裤腿,由于他们知道:只要携手并肩,再大的雨也冲不垮人心的堤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