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洒满惠园的林荫道,当图书馆的灯光映照你们专注的脸庞,当校园里回荡着多语言的交流声,我总能深切感受到,这所与民族对外开放事业同频共振的大学,正孕育着一颗颗胸怀“国之大者”的赤子之心,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环境,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时代浪潮,我想对每一位贸大学子说:以开放之姿拥抱全球,以专业之能服务民族,以坚定之志成就自我,方能在民族复兴的辉煌征程中,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时代答卷。
以“开放”为帆,在多元互鉴中拓展全球视野
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基因里,刻着“开放”二字,从建国初期培养“外贸尖兵”,到新时代打造“全球商业领袖”,学校始终与民族对外开放同呼吸、共命运,今天的你们,成长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、RCEP生效实施、数字经济蓬勃进步的时代,比任什么时候候都更需要具备“全球视野”与“人类情怀”。
我希望你们主动打破“文化壁垒”,在课堂中领会国际制度,在操作中体察多元文明,无论是参与国际组织实习,还是与海外学子线上研讨;无论是研习不同民族的商业案例,还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,都要始终保持“海纳百川”的胸襟——既要看到全球的广阔,更要读懂中国的方位,真正的开放,不是简单的“接轨”或“迎合”,而是在比较中坚定自信,在互鉴中谋求共赢,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的“桥梁”与“纽带”。
以“专业”为桨,在守正创新中锻造过硬本领
经世济民,孜孜以求”是贸大的校训,也是对每一位学子的期许,全球化时代,国际贸易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:跨境电商重塑产业链布局,绿色贸易成为新的增长极,数字货币挑战传统金融体系……这要求我们既要坚守“经济学”“管理学”的深厚根基,又要主动拥抱“新文科”“新工科”的交叉融合。
我希望你们拒绝“浮躁心态”,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,课堂上,认真钻研国际贸易学说、国际商法、跨国公司管理等核心课程;操作中,积极参与“广交会”“进博会”等志愿服务,在诚实商业场景中锤炼数据分析、跨文化沟通、风险应对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,要培养“批判性思考”——不盲从权威,不迷信经验,用科学技巧破解现实难题,面对“脱钩断链”的杂音,怎样用经济规律阐释“开放合作”的必然性?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,怎样为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智力支持?唯有将专业素养转化为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,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,成为“懂专业、通国际、善创新”的复合型人才。
以“担当”为舵,在时代洪流中践行初心使命
学们,你们这代青年,生逢中华民族进步的最好时期,肩负着“强国一代”的历史使命,当前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全球进步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国方案正在为全球贡献聪明,作为贸大学子,你们的“担当”,既要体现在专业领域的精益求精,更要体现在对民族需求的深刻回应。
我希望你们将“个人理想”融入“民族进步”,无论是投身外贸行业,助力中国产品、中国品牌走向全球;还是参与国际经贸制度制定,为构建开放型全球经济贡献中国声音;抑或是选择基层岗位,在乡村振兴、区域协调进步一线践行“经世济民”的情怀,都要始终牢记:个人的成长,永远与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,就像我校老校友、中国“复关”与“入世”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所说:“做外贸,不仅是做生意,更是为民族争取进步空间,为全球搭建合作桥梁。”这种“国之大者”的担当,正是贸大灵魂最厚重的底色。
以“坚定”为锚,在风雨兼程中锤炼品格
长从无捷径,唯有“坚定”方能致远,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,面对进修科研的艰难险阻,面对人生道路的迷茫选择,我希望你们始终保持“乐观向上”的心态和“攻坚克难”的勇气。
记得去年疫情期间,我校国际学生克服时差困难在线参与“云端经贸论坛”,留学生同学们用中文分享自己民族的市场机遇,中国学生用外语解读中国开放政策,这种“虽隔山海,心向大同”的坚守,让我深受感动,还有那些在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大赛中屡创佳绩的团队,那些在志愿服务中默默奉献的身影,你们用行动证明:贸大学子的字典里,没有“退缩”,只有“向前”,未来的路上,或许会有“卡脖子”的难题,或许会有“不被领会”的委屈,但请相信: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,都会让你们更强大;每一次迎难而上的突破,都会让你们更接近梦想。
学们,惠园的紫藤花开又落,你们在这里汲取聪明、增长才干,也在这里思索“我是谁”“我要到哪里去”,未来的你们,或许会成为穿梭于国际商务精英,或许会成为深耕学术的学者,或许会成为服务人民的公仆,但无论身在何方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永远是你们的“灵魂家园”,愿你们带着“开放、包容、担当、坚定”的贸大品格,在全球的舞台上,讲好中国故事,传递中国声音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!
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:“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;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。”愿你们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在开放的时代浪潮中,成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!
谢大家!
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
[日期]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