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后感悟:一堂生动的青春思政课
2023年《开学第一课》如约而至,今年的主题”强国复兴有我”像一束光,照亮了亿万青少年的心。节目通过民族版本馆、宇宙观测站、乡村振兴农场等实景课堂,让我深刻体会到:我们不是生在安宁的年代,而是生在安宁的中国。这份安宁背后,是无数人用青春和热血筑起的屏障。看完节目,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飞行员张威那句”过去有他们,现在有我们,未来有你们”——这不正是对青春使命的最好诠释吗?
三大亮点触动心灵
1. 文明传承的守护者
当《儒藏》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的故事被娓娓道来,我才明白那些泛黄典籍背后的分量。皓首穷经的学者们用一生守护文明火种,就像民族版本馆里那些历经沧桑的文物,无声诉说着”文化自信不是口号,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”。这让我想起自己书架上落灰的《论语》,突然有了重读的冲动。
2. 科技强国的奋斗者
“拉索”观测站科学家曹臻的讲述让人热血沸腾。从追赶到领跑,中国科研人员用”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坚持,在宇宙线探测领域实现逆袭。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从太空发来的寄语更让我觉悟到:星辰大海的征途上,每个少年都可以是未来的”摘星人”。
3. 平凡岗位的奉献者
蒙古族刺绣传承人白晶莹的故事格外动人。2.6万名妇女指尖绽放的不只是绣品,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。这让我明白:强国梦不只在实验室和太空站,也在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。就像节目中说的,”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”,每个平凡岗位都能成为报效祖国的舞台。
从观看到行动的思索
节目落幕时,我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,突然懂了什么叫”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”。作为初中生,现在的我或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至少可以做到:每天多学一小时,为未来积累聪明;参加社区志愿服务,传递温暖;节约水电粮食,践行绿色生活。就像北斗卫星的每颗螺丝钉都不可或缺,少年们的每份微小努力,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前进的力量。
2023年的《开学第一课》给我的不仅是感动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当”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誓言响彻耳畔,我知道,这不仅是口号,更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誓言。从今天起,带着这份感悟出发,让理想的种子在脚踏实地中生根发芽——这才是对节目最好的回应,也是给未来自己的最好礼物。